close

評論

很多人都忽視癌症會有一定機率出現於小孩或青年,以為癌症只會出現於壯年或老年。當然,隨著新聞訊息的快速流通,也有很多人了解癌症是會出現在幼童的。

除了常見的幼童的血液型癌症(骨髓系或是淋巴系)、骨癌、部分良性腦瘤,這些是由於成長快速造成的機率性癌症。另外還有大腸癌、乳癌、皮膚癌是因環境飲食產生的,最年輕的甚至不到10歲。

 

但由於現在DRGs包裹式給付的影響,所以醫院除了健保床不容易等,甚至即使升等病房也不願意讓你多住,因此目前大多癌症保險建議一次性給付,而逐漸不著重住院給付,另外放射線治療也不屬於手術的範疇,因此高端的放射線治療若以傳統的單次治療給付是遠遠不夠的,而必須挑選能給付新式的電腦刀、螺旋刀等醫療定義手術的癌症險才能獲得合理正確的保險理賠。

 

但為了解決癌症治療的花費問題,而必須面臨規劃高額的癌症保險實在不必要,其實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癌症早期發現並治療,因此定期的健康檢查不可少,我十分鼓勵與建議客戶應當藉由定期檢查來避免癌症發現過晚,而產生的長期與昂貴的標靶或放射線治療,也希望看到此文章的人理解,保險是一份規劃意料之外的風險規避,不應忘記平時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健康管理才是真正重要的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http://www.mdnkids.com/info/news/content.asp?Serial_NO=87434

抗癌勇士
蕭肇均要當醫生 伴癌童
  (2014/2/13)
 

陳景清/高雄報導

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中二年級學生蕭肇均,雖然外表看起來比其他同學瘦小,但他滿臉笑容,充滿自信的說:「我要考上醫學系,我要救人!」

 蕭肇均就讀小一時,被確診為「急性淋巴白血病」,也就是「血癌」,從此展開抗癌的日子。蕭肇均說:「在醫院被隔離等待手術時,是我最無助的時候,曾想過死亡,但一想到父母為了我飽受折磨,自己怎麼能輕易放棄!」在歷經一百多次化療、電療,五度與死神搏鬥後,感謝有緣人挺身而出,讓他得以進行骨髓移植,一舉戰勝血癌。

 樂觀向上的蕭肇均,學業始終名列前茅,立志當醫生,陪伴癌童,用愛與希望一同對抗病魔,獲得周大觀抗癌圓夢助學金。

 「我要把獎金捐出去,給比我更需要的人,同時呼籲大家不要排斥捐髓。」蕭肇均強調,臺灣的捐髓技術十分先進,對身體健康完全無礙,希望大家別再聽信謠言。

 圖說:高雄師範大學附中學生蕭肇均(中),獲得周大觀抗癌圓夢助學金。攝影/陳景清

 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史蓋知識庫 的頭像
    史蓋知識庫

    智慧的樹

    史蓋知識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