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論
台灣銀行販售衍生性商品往往淡化商品風險,強調短期高利報酬,即使商品勢必存有高度的風險,可能也會簡單的陳述已取得客戶信心購買。
但以目前投資環境波動大的情況,商品本身要提供穩定高利報酬是不可能是低風險的,而目前銀行喜歡販售不同國家貨幣計價商品,也因國人對這些國家貨幣狀況不了解,也陷入匯損大於獲利的風險。
此次TRF的商品更是高度風險,是因存有類似期貨的商品架構,一旦遇到匯損必須增補保證金,導致短期資金的填補虧損造成客戶的資金運用風險,甚至可能被迫提前贖回承擔更大的損失。
總之,任何投資均存有一定風險,除了壽險商品可能由壽險公司承擔風險,但也因此提供的報酬相對的較少,以台幣而言僅可能略高於定存而已(養老險),且有一定的閉鎖期,是安全但較無資金運用的靈活性與獲得短期高利報酬的可能性(除非選擇投資性的保單)。所以保險只是資產規畫的一環,也不應為資產規劃的全部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http://money.chinatimes.com/news/news-content.aspx?id=20140426000051&cid=1206
人民幣重挫 台灣TRF恐虧百億
銀行TRF持有情形 |
人民幣重挫至6.2525元附近,銀行金融商品行銷部門(TMU)中的TRF(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)人民幣部位虧損最大,業界人士指出,這一波人民幣TRF最少會賠2倍以上,扣除已追繳保證金客戶,台灣客戶實際虧損超過1億美元,也有銀行預估至少20億人民幣(約新台幣100億元)。
銀行主管透露,這幾天已啟動緊急機制,多次密集聯繫TMU客戶,積極聯繫有投資TRF的客戶,就是希望讓客戶的損失降到最低。昨日不少大戶接到補繳保證金通知,部分客戶必須調度資金,多半是百萬美元起跳。
市場人士也分析,由於不少客戶面臨追繳TRF保證金壓力,必須緊急籌措資金,不少人可能就賣股票換現金,不排除人民幣貶值,造成台股大跌的蝴蝶效應。
金融人士指出,TRF交易門檻多在100萬美元,客戶可以設定槓桿倍數,如果人民幣升值,TRF客戶可以賺到匯差乘以本金,但如果貶值,客戶則是會賠上匯差乘本金再乘槓桿倍數,業內設定倍數多半是2倍起跳。
市場最常見的TRF交易是「100萬美元比200萬美元」,以100萬美元來計算,年初承作的客戶,相關人民幣匯價約在6.05,現在來到6.25,價差是0.2,乘上200萬美元,等於當初是100萬美元,現在賠了40萬美元,損失比例高達4成,相當驚人。
據指出,國內銀行設定TRF人民幣商品的保護價格(認賠),多集中在6.25附近,如果客戶不交保證金,就須認賠,部分客戶決定把人民幣戰火拉長,只要追繳保證金,保護價格就可再拉抬至6.3附近。
外資則指出,在美元兌人民幣越過6.25的價位後,人民幣產品的損失未來將會急遽飆升,摩根士丹利已經估計,整體市場的人民幣TRF的可能損失,在人民幣跌至6.25時會達到20億美元,跌至6.3則會達到40億美元以上。
國銀主管也指出,由於TRF相關商品都會與外商拋補,因此近期境外報告指出,現在的亞洲相關規模約在1,000億至2,000億人民幣,包含香港、新加坡、台灣等地,若以台灣來看,整體規模約在300億至500億人民幣之間,潛在損失在20億人民幣內。